中共中央宣传部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6-16 浏览:71次 来源:公众号冀云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1年6月16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了“弘扬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中王东峰讲话: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倾注了大量心血。4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中央各部委及京津等兄弟省区市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全省之力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未来之城画卷徐徐铺展。创造“雄安质量”和建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迈出新步伐,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形成“1+4+26”规划体系;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企业转移新区累计注册3756家;新区起步区、启动区和容东片区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25个、完成投资2300多亿元;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质发生历史性新变化,新区森林覆盖率由成立前的11%达到目前的30.5%;雄安高铁站去年底建成投用,新区外围骨干路网涉及4条高速和3条国省道共545公里今年5月建成通车,初步形成了铁路、高速公路区域交通枢纽;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受到全国关心关注和世界广泛瞩目。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科学编制报批各项规划。面向国际,聚集国内一流团队开展规划编制,实现《总规》、控详规“一主五辅”全覆盖。创新城市建筑风貌设计,承接总规、控规、控详规的基本要求,统筹为单体建筑设计提供重要支撑,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二,坚持严格按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着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造雄安质量”的重要指示,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以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为依据,探索建立雄安标准体系,建筑抗震强度设计在8度以上,人群聚集场所达到8.5到9度,防洪标准起步区和外围组团分别为200年、100年一遇。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实现“无煤”“无石化能源”“无污染企业”“无未处理污水”的目标。制定雄安质量工程标准体系和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压实责任,加强监管,确保千年大计建筑质量和安全万无一失。

第三,坚持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推动一批北京企业入驻雄安新区。坚持高端高新并重,以承接存量为主,疏解清单和市场化对接相结合,先后出台企业产业准入和发展正负面清单,成功举办央企河北行、雄安行活动,稳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落户新区。全面做好承接服务保障工作。

第四,坚持统筹推进白洋淀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省人大出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一体推进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2018年以来实施治理工程243个,累计补水入淀约15.8亿立方米,淀区水位保持在7米以上,水质不断改善,“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千年秀林”建设成效明显,雄安18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即将对外开放,水城一体、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正在加快形成。

第五,坚持大力发扬新时代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雄安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坚持雄安事情雄安办,优化新区机构设置,实施扁平化管理。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土地供应、投融资、住房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20余项创新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全部下放,开展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实行“一会三函”,投资项目审批仅15天左右,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建设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始终坚持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扎实推进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王东峰表示:他和许勤、张政同志非常感谢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平台和机会,向大家介绍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方面的情况,再次感谢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河北的关心、支持和宣传。欢迎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到河北考察、采访、做客,美丽的燕赵大地、热情的河北人民热烈欢迎。谢谢大家!